高考作文的限制与自由
- 时间:
- 浏览:1869次
- 来源:作文范文 网址:http://zuowen.haoshiwen.org
“戴着镣铐跳舞”是美国批评家佩里在论及诗歌创作时所说的一句话,意指诗歌格律的束缚阻挡不了诗人自我性情的抒发。其实写作也一样,在给予考生自由创作空间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程度的限制。作为高考试卷的重头戏,写作最能全面、真实地考查出学生文学素养的高低。“文如其人”,800字的文章,便可看出学生文风、气质的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作文“区分度”。可以这样说,作文在很大程度上给予考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考生充分发挥,尽显其能。但写作又不是完全自由的,没有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命题者通过一些限制性因素来约束考生,否则,考生便会无边无际地发散写作,作文也会失去统一的评价标准。这样,“限制与自由”便一直贯穿于高考作文之中。
从2000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中,我们就可看出作文的这种“限制与自由”。试举两例:
(材料部分略)……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
“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就是给了考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考生可以自由联想,但必须“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这就是写作“自由”之外的“限制”。
2001年全国新课程卷: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对于“诚信”本身的思考是“自由”的,同样要求中的“可以……也可以……”也给了考生一定的写作“自由”,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范围之内”又是写作的限制性因素。
仅举话题作文起始两年的作文题目,是想告诉大家,其实高考作文的“限制与自由”一直都存在,这是命题者的初衷。从2000年到2005年全国卷考查的均为话题作文,话题年年不同,但每一年作文下的要求都有相同的一句话:“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命题者就是要提醒考生不能无所限制地自由发挥,跑题偏题。2006年之后开始考材料作文,同样材料不同,要求一致:“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准角度”就是提示考生要全面理解材料,“综合材料含意立意,不要脱离材料”是写作的限制性因素,而至于选取什么角度,则见仁见智,这又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写作自由,防止出现套作及千篇一律式作文。
再到近些年我们比较熟悉的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情境式作文……作文形式一变再变,从名称上就可看出这些年作文在与时俱进,但不管如何变化,我想不变的仍是作文中的“限制与自由”。例如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很多考生一出考场,神采奕奕,“作文不难,写得挺好,以前写过的作文素材都用上了”,当我听到学生这样说的时候,心里还是捏了把汗,越是觉得简单,越容易放松,就会忽略一些限制性条件。果不其然,忽略文体特征,没有写成演讲稿或书信;不符合身份或背景,作文中明确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但学生在完成“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这一任务时,写着写着却回到了现实,玩起了“穿越”……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的确,一个看上去并不难的作文,为什么写起来就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了呢?我想这正说明了学生不能很好地审题,不能发现作文中的“限制与自由”。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的关键环节,跑题、偏题作文往往都是由于审题偏颇所导致。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一定要有意培养严谨、全面的审题意识。何为全面?就是我们提到的“限制与自由”。命题者在命题时就已经在题目中隐含了“限制与自由”的因素,所以需要考生将其挖掘出来。大多数作文题,往往会从这几个方面设置限制性因素:(1)真实情境的限制。近几年高考越来越侧重“情境性”考查,不只是作文,其他题目中也多设置情境,这是高考的一个命题趋势。在高考作文题中,往往是在所给定的材料中就已设置了一个具体真实的情境,这个情境就是我们写作时要论证的核心话题,所有的写作内容必须围绕其展开。(2)典型任务的限制。我们把近几年考查的作文泛称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个驱动我们写作的“任务”也是一个限制性因素,我们需要围绕“任务”展开写作,不可脱离任务指令。(3)价值判断的限制。作文题大多包含命题者的价值判断。命题者“有意”考查学生什么?我们一定要判断出作文的这个题外之“意”。如果每一道作文题学生都能抓住这些限制性因素,并在写作时围绕其展开写作,我想作文是很难跑题、偏题的。
在这些限制性因素的统摄下,学生便可以最大化地发挥自由写作的空间,例如立意的角度、论据的选取、联想思考的角度等,都是可以因人而异的,而这时候就要看学生平时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了。也就是说,在限制性因素存在的条件下,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就要看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及素常积累和功底了。
我想这正是本书存在的意义。每一道作文题都从“限制与自由”的角度来进行审题立意的解读,经老师反复推敲,给出切题立意和偏题立意,供备考学生借鉴参考。后附的考场佳作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借鉴性强。即便是教师下水文也并不是刻意“猎奇”“求深”,而是老师在深思熟虑后,在符合作文规范条件下的用心之作,可供复制,也可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作文才是考场规范作文。
戴着镣铐跳舞,也会跳出不同的舞姿。而好与差全在我们平时的训练。愿在此书的助力下,每位学子日后都能在高考的舞台上展现最美舞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