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我最喜爱的4道作文题

  • 时间:
  • 浏览:659次
  • 来源:作文范文 网址:http://zuowen.haoshiwen.org


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

唐惠忠

 

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题”,向来备受关注。本文拟就此谈两个问题。

1.什么样的作文题算是好题

评判好的高考作文题的标准有哪些?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比如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提出: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其作文题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作家或思想家,而在于通过检验学生的审题能力、适应文体要求的能力、逻辑能力和具体的文字运用的能力等,综合评判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好的高考作文题目有以下特点:

一是能超越“押题”,需要考生认真审题才能理解题意。不容易被押中的题目能够提升考生作文的区分度,也容易让判卷老师准确分辨考生语文能力的高下。

二是能够让考生写出符合文体文类要求的作文。

三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发挥,尤其能让学生临场发挥其能力。(引自“文艺报”公众号《2020高考作文怎么写?专家有话说》一文)

另有知名学者一以贯之,曾连续多年强调“好命题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从感性层次激活其智性的‘潜在量’。潜在的智慧,在一般情况下是沉睡的,只有在命题的规定和想象的双重冲击下,才能激发出灵气的火来”,其理由是“情感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它又是片面的,只有和它的对立面结合起来才可能全面”。

此外有作文研究专家认为,相关标准主要有三:第一,有较强的激发功能。所谓激发功能,是指让考生看到题目时产生一种写作欲望,觉得自己有话可说,不吐不快。第二,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写作空间“广阔”“有边”(“广阔”,指写作的范围大;“有边”,指有一定的限制,难以宿构套写)。第三,有引导功能,对今后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引导学生观照现实,关注人文修养,重视文化积淀等。

综合以上意见并结合自己研究高考作文的体会,笔者的认识是:高考作文命题应体现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一道高质量的作文题,应尽可能符合下列要求:(1)隐性对接时事热点,或从社会时事的某一具体角度,引导考生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认知并表达中国精神;(2)题意相对明确,不用猜来猜去;(3)题目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现实、学生生活的现实),人人有话可说;(4)人人能说自己的话——所提示的主题是可以讨论的,有正反两方面观点或者是多元的;(5)能考查学生的理性精神,有助于培养社会关怀与公民意识。

2.2020年高考:我眼中的4道好题

衡量以“隐性对接时事热点,或从社会时事的某一具体角度,引导考生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认知并表达中国精神”等标准,在2020年11道作文题中(北京卷命制2道),我以为最出色、最让人喜爱的是以下4道:

1.全国Ⅰ卷,“历史人物评说”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喜爱理由:读写一体,富于独立思考的空间

【试题特点】

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着意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见招拆招】

一、材料解读

1.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该部分概述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相与及行事。齐桓公的表现包括“装死逃脱”“重用管仲”“成就霸业”;管仲的表现主要是“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接受“桓公重用”而大显身手;而鲍叔的德行更为显明,其行为包括“劝谏桓公重用曾经的对手(与桓公有深仇大恨者)”“甘居其下”等。

2.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这里列举孔子与司马迁的评论,前者突出“管仲之力”,这是在赞管仲能力出众;后者强调“天下人多鲍叔能知人”,颂的是鲍叔有知人之明。

二、任务指令解读

命题者提供“任务驱动”,也就是发出“写作指令”,考生需要在“指令”的范围内完成写作任务。明确“任务”,也就是确定写作方向,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分析全国Ⅰ卷的“任务指令”,应重点明确内容任务、思维任务、对象任务和文体任务四项“指令”。

1.内容任务。“围绕上述材料”,就要紧扣命题材料,不能旁逸斜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的)感触”,则是明确了评议对象(三选一)。

2.思维任务。“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感受和思考的对象是材料,其内容是材料介绍的三个人物——当然,不宜就人论人,而应重点谈其品行的现实意义以及对自我的启迪(也就是说,无须写成典型的“人物评传”,而应着重拓展开来);“感触最深”的“最”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个“最”,最好能运用比较思维。

3.对象任务。“任务指令”中的“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意味着听讲对象是“本班同学”——“同学”是“我”的同龄人,且包含了“本班同学”的特定身份,须考虑语言得体的问题。

4.文体任务。“发言稿”是要让听众接受你的观点,所以文章必须有自己的观点,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性,还要符合发言稿的语体和格式要求。换言之,发言内容要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力求见解精辟深刻,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可适当运用排比、呼告、设问、反问修辞。

三、写作角度和立意

这也是一道多头型材料作文题——话头自然有三个,要求考生在三位历史人物中作选择,包含着对三者的认知和评价。通常说来,写“鲍叔”是首选,因其具有识人的慧眼与“甘居其下”的度量,我们不妨以鲍叔之不争名利为由头,联系当下现实,集中谈谈为人处世中的公心与私心问题;次选“齐桓公”,因其不计前嫌的胸襟值得褒奖(有大局观,一切为了齐国兴盛),当初“装死逃脱”的隐忍也值得称赏;如果选择“管仲”,则可点赞其能识时务而知变通、不辜负明主信任等。

那么,三者之间有没有共通的联结点呢?应该讲,如果立足整体审视供料,总体上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待人才的主题:在人才维度上,假如说管仲是人才,那么齐桓公不仅自己是人才,还不拘一格善用人才,是能够驾驭人才的奇才。鲍叔呢,不仅是人才,还是个识人并甘居其后的贤才;更重要的是,鲍叔的“识才”还包括识齐桓公这位明主,以及识自己才不如人这两个方面。

2.全国新高考Ⅱ卷,“带你走近____”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喜爱理由:从地名出发,书写中国文化,滋养家国情怀

【试题特点】

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着千百年的情感传承,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设计了写一篇主持词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方面直接对接课标中“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另一方面在指引考生书写个体层面的记忆与思考外,更指向群体层面的价值凝聚与文化认同。

【见招拆招】

题目中提到《中华地名》,现实中则有《中国地名大会》——在诠释了诗词、朗读、文博、音乐家风等众多文化元素后,由中宣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中国地名大会》,2019年11月16日起每周于黄金时段在央视播出。该节目以“地名”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抒发对大地的依赖、对文明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可以说是对“文化自信”这一厚重主题的一次创新回答。

新高考Ⅱ卷的文体规定为“主持词”,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形式,其特点在于注重交流,强调行文表达富于感召力。当然,电视节目的主持词还有细分类别,诸如纪录片的主持词、访谈节目的主持词、文艺节目的主持词等,内容和体式上会呈现一些差异。

一、材料审读

材料中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点明了考生所写主持词的内容来源:读书与行路。

后面的“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则是提供了两种入题方向,前者适合写成散文、议论文,后者适宜写成叙事文。

二、立意突破

1.展示自身对地名价值的深度理解

我国地名文化遗产特别丰富,用古建筑界的泰斗罗哲文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世界独一无二,堪称国之瑰宝”。根据专家调研和评估,我国现存千年以上的古县名有700多个、千年古镇1000余个、千年古城(都)500余个、古村落10万余个……这些古老地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石。考生可在文中阐明: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涵。

2.另觅其他切入角度

作文题已列举了一些入题角度,但这仅仅是一种提示,更佳的选择是:另觅其他入题点。比如,可以从“地名与语言文化(包括地名中的文言词语、地名中的方言词汇、地名中的少数民族语汇)”“地名与宗教文化”“地名与诗词歌赋”等层面,来阐释“弘扬地名遗产,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可以评判“改地名”的利弊得失。比如辩证地指出,地名并非一成不变,历史上随着改朝换代亦或辖区调整,总是有一些相应变化。但这种变化总还是因时因地因区划而变更,并且那更改的地名也内蕴着中华民族的地域文化。当前,认真了解一下当地文化的历史与绵延,真切听一听群众对地名规范的民情民意,实事求是地标注地名,进而形成科学有效的保护机制,当是地名整顿与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

还可专论不能让“洋地名”遮蔽了中华传统文化。有人说改地名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为了提高知名度”,其实起个“洋”地名不过就是一种精神自慰。要知道,历史沿袭的地名看似带有“乡土味儿”,但正是在这种乡土文化中,镌刻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乡风民俗,乃至独特的烟雨沧桑与人文精神。因此,随意冠“洋地名”背后,恰恰暴露出一种追风赶潮的浮躁,也显露着一种忘本逐利的畸形政绩观和浅薄文化观。

3.上海卷,“转折与人的作用”

【原题回放】

写作(70分)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喜爱理由:思辨味十足,有着极大的内部纵深

【试题特点】

上海卷作文题“转折与人的作用”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导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能有效测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

【见招拆招】

“转折与人的作用”这道题一公布,赢得了众多好评。有人称“这无疑是一道非常亮眼的高考作文题,说到底,这个命题背后,关涉着对人之为人的限度的理解,进而是对充满‘有限性’的人的无限尊严的理解”;有人认为“这个题目的内核非常值得思考,即便考生从生活中最琐碎的事情出发,都能够发现它的思辨性”,可以说“上海卷前两年下滑的命题质量在今年又回到高点”;还有人指出,“这个题目明显就和疫情有联系”。

所谓“转折”,既有可能是转向好的,也有可能是转向难的、坏的,更确凿的是:转向“未知”。面对这种“未知”,正如考题所提示的,人的局限(至少是部分人的局限)会暴露无疑,其间有“意想不到”,也有“无能为力”。

有教师担心:800字的篇幅内,想要摘出18岁少年人生里“重要的转折”是不容易的,无非是搬家、转学或家变、世变(如疫情使高考延期),又要考生对“转折”有辨识的能力,这需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之外,认真观察长辈们人生经历的曲折,体会强者扛起突如其来命运悲剧的能量。我以为,这样的认识不尽准确。事实上,这道作文题在引导语文教学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人如何对待社会、对待科学、对待周围的世界,同时如何对待我们自身、如何对待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具体说来,一方面,考生从日常现象中,都能发现其中的思辨性:世界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科学是客观的;同时,我们能看到人类的伟大,我们的智慧、力量和探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个世界的面貌。但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人类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学会敬畏,学会保持一定的尺度、恪守自己的边界。几种参考立意:

一是认为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至于“无能为力”。相关理由:其一,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意想不到”并不是没有努力,而是人的努力暂时没有取得效果,或者没有被看到,很多事情只是暂时“无能为力”。其二,只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先忧、先知、先行并凭借科学精神,我们就不至于面对转折而一败涂地。此外,大多数重要的转折都是在人们奋发努力后,水到渠成自然发生的,认定“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未免以偏概全。

二是适度承认“无能为力”,但也崇尚“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意识与勇毅精神。

三是理性思辨“意想不到”与“无能为力”的关系。比如指出,秩序、规律能让我们感到安心,但变化永远存在,落实到个人,难免会遭遇“转折”;“无能为力”的反应也是正常的(战胜不了就只能接受)。进一步讲,认识到人的力量有限,未必是坏事,接受变化、接受挫折本身,也是令自身强大的必由之路;在转折与失序上磨炼到位了,人格自然立得住、沉得稳。

4.江苏卷,“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关注点”

【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70分)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喜爱理由:引导塑造未来,可写空间开阔

【试题特点】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保持了前些年稳重而新鲜的风格,具体表现为:(1)彰显时代特色——“智能互联网时代”一语,使文题极具鲜活的时代色彩与现实针对性。(2)切实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独特功能——题目立足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从细微入手,有意让考生深入思考“我未来的样子与今天的关注点”之间的紧密关联。(3)贴近考生实际——命题特别留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合理勾连,学生拿到题目后感觉亲切,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见招拆招】

一、材料审读

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出自《易·乾》。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会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此句可视为材料引子。

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这里的“总是”凸显所述行为具有普遍性,强调话题有探讨的价值;“久而久之”指出行为延续所产生的后果。“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中的“环绕”“塑造”值得揣摩,“环绕”是指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信息接受中心形成“包围”的状态,暗示信息接受者应具有一定的判断和取舍能力;“塑造”意味着信息接受者的改变。这是同类信息作用于人的无意识过程和必然性结果,不能不引起重视。

第三句“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紧承第二句,以两个“更加”突出同类信息的包围和对人的改变是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这里暗含着一个“信息茧房”概念——“信息茧房”是指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第四句以四个后置状语进行举例,“浏览”“点赞”“分享”“感动”等表述紧贴学生生活;“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置于句首,起到警醒作用。

四句话由传统文化说起,逐步将考生引进“信息”情境,直指考生未来塑造与“和谐发展”,能有效考查其核心素养。

二、立意分析

根据以上解读,题目立意基本落实在“同”和“塑造”两个关键词上,即“人的趋同性使人容易被同类信息所塑造(同化、改变)”。这种塑造(同化、改变)可以直接指向“互联网时代”这个情境,但考题并没有限定考生只能立足这个情境构思作文。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材料的“形”(内容)是“所关注信息对未来的你的影响”,其“神”(含意)则在于“今天你所有细小的关注点乃至行为习惯,都将决定未来的你是怎样的”。如下角度可供参考:

1.谁“偷”走了我们的阅读时光;

2.涵养媒介素质,方有最美和声;

3.“一个榜样胜过二十条教诲”,所以偶像崇拜须弘扬正能量(参考拟题: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4.在日常行为中养成好品行(参考拟题:谨防踏出规则的那一步、自爱是你为自己增的光)。

5.我们不仅是信息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生产者;是受他人影响者,同时也是影响他人者,理应时常反思:我为改善社会风尚做了点什么(包括向其他社会成员输出了哪些、何种质地的信息)?

除了从个人价值观、道德观及人格精神的化育等方面着笔,从个人兴趣爱好、审美观等方面立论外,谈及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影响并走向和谐,也是可行的。

 

参考资料:

[1]曹林《高考作文是在给那些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加分》,公众号“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2020年7月7日

[2]柯进等《最全解析!2020年高考作文题有哪些新特点?体现出怎样的教改风向?》,《中国教育报》2020年7月7日

猜你喜欢

《苏菲的世界》故事梗概+好词/句/段积累+读后感+阅读测试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苏菲

2020-07-14  分类:话题作文  浏览:3461次

打雷了

二年级一班刘语一打雷了,轰隆隆——我一点也不怕,因为我是一个男子汉!我的妹妹也不怕!你一定会以为我要说,我的妹妹是女子汉对不对?其实不是!我的妹妹就是我的妈妈,她就是想当我的妹

2020-07-14  分类:二年级  浏览:2349次

童年趣事作文

四年级冯梓涵不经意之间,我们渐渐长大。童年像一支彩笔,把那些快乐的时光,涂上缤纷的色彩。回想起幼年时那些可笑的事儿,总是忍不住莞尔一笑。童年的我,是多么的幼稚可笑。那些曾经的往

2020-07-14  分类:四年级  浏览:2233次

夏精灵来了

二年级一班刘语一春天好似一位过客,大地的花裙子还没穿几天,夏精灵就来了。夏精灵召唤出勤劳的太阳,清晨五六点钟,太阳就已经阳光普照,我一睁眼,太阳就已经晒屁股了!夏天的太阳最热,

2020-07-14  分类:二年级  浏览:2054次

生 日 快 乐

二年级二班李梓妍我是在夏天出生的,夏天是崭新的,多彩的,充满希望的。以往我都会请我的同学,和我一起来庆祝生日,我们会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很开心!可是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的生日过

2020-07-14  分类:四年级  浏览:1732次

母鸡

四年级四班曹孜逸母鸡是一种很怕热的东西。一到大热天,地里就很少见到她们的身影,基本躲在了阴凉处或者鸡舍里。为什么这么怕热?主要是她们身上穿了一件天然的“羽绒衣”,真是够闷的!为

2020-07-14  分类:四年级  浏览:2044次

宅居闲情

四年级四班宋斐扬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一家四口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宅在家里,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出门了。刚开始还觉得有些新鲜,不用上学,不用上班,也挺好的。慢慢地感觉有些无聊起

2020-07-14  分类:四年级  浏览:2039次

我学会了滑滑板车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龙岭中英文学校六年级王茂彬指导教师:曾松生去年寒假的第一天,爸爸终于答应给我买滑板车了,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第二天早上一起来,我就缠的爸爸去给我买滑板车。一路

2020-07-14  分类:六年级  浏览:1991次

有趣的科学课作文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马蹄学校六年级李玉婷指导教师:朱东我一直喜欢科学课,因为科学课是一门满怀期待的、充满好奇心的一门课程。它将会带你去探究世界。今天早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欢笑

2020-07-14  分类:二年级  浏览:2115次

冬来了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实验小学二年级叶歆宸指导教师:王卉冬来了,他刚一出场,兴奋地看着大树爷爷,不经意间,打了个喷嚏,大树爷爷吓得抖动了身子。冬不好意思,他用小手轻轻抚摸着太阳公公

2020-07-14  分类:二年级  浏览:18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