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过去 不畏将来

  • 时间:
  • 浏览:514次
  • 来源:作文范文 网址:http://zuowen.haoshiwen.org


这两天的朋友圈弥漫着一股让人悲伤的气息。

“16岁的尖子生26刀刺死班主任”


“江歌事件尘埃落定”


“湖南弑师案,在应试教育屠刀下教师如何保命”

 

各色人等的评论,同行朋友的叹息......

 

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生命是那样的脆弱,动辄就鲜血淋漓,面目全非,世界黑暗。生命又是那样的坚强,无论曾经走过怎样的黑暗,遭遇怎样的杀戮,总有一些正义的疾呼和温暖的自救。

 

那些昔日的故人,那些忧伤的气息总是围绕在身边,也许很多东西我们别无选择,但我们总能将最佳的面目留存人间。

 

让我们在悲伤叹息之余,继续前行。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块温润的,哭声中自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友善。年轻的爸爸妈妈总对他们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可孩子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有的就被雕琢成了玉石,无论是人格还是学业都熠熠生辉。有的就被雕琢成了石头,虽平凡但兢兢业业,自然带着人性的善良。

 

但有的孩子硬生生就被雕琢成了利器,在刺向别人的同时也刺向了自己。

 

有人说孩子身上的戾气太重。

有人说孩子自私残暴。

有人说孩子冷酷无情。

......

 

现在站立在我们眼前的孩子还是那个曾经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吗?还是那个一家人围着团团转的孩子吗?还是那个父母看着就觉得幸福喜悦的孩子吗?......

 

更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成了父母的负担,成了家庭不幸的源泉。

 

一味的放纵和宽容,一味的鼓励和忍耐,一味的娇惯和霸道,只能种下暴戾的种子,培养出温室的朵,无法教养出参天的大树和慈悲的灵魂。

 

我当班主任15年了,我亲眼目睹了许许多多孩子打架、抽烟、冷血、自私......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女孩子。而究起背后的原因大多是来自家庭。夫妻长期吵架的、酗酒的、赌博的......还有将孩子过早的带入成人恩怨的......

 

这些孩子的共同点是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不自信,性格孤避,不懂得感恩,从来没有敬畏心里,遇到事情爱走极端。

 

学校的教育可以打开一部分同学的心结,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虽然会自卑,不自信,但他们至少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

 

还有一部分同学长到年龄足够大、力气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彻底摆脱来自家庭或者师长的压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昨天晚上看到龙应台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这样的:朋友家的女儿在画画上很有天赋,作为朋友的龙应台就建议让孩子拜师学艺,结果孩子的父母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虽然他们自己也以女儿的画为荣。

 

十年过去了,朋友的女儿已经18岁,带着同居的男友回到家里,穿着露出小肚子的新潮衣服,吸着烟,旁若无人的只和她的男友聊天谈笑。

 

父母因为只顾着自己,而错过了为人父母的有效期限,而这个有效期限是和很多东西一样,有保质期的。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可以完全依靠的,这个时候就是教育的黄金时间。而孩子到了青少年,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要到了,再怎么努力,也不能赶上10年前来的有效了。

 

愿为人父母的我们能尽自己所能,在黄金时期帮助我们的孩子做好应对未来的准备。

网络作者刘娜列举了近十年来媒体报道十起学生杀害老师的案件。

 

遇害的老师多半是教之严、责之重、爱之切的优秀教师。

 

这些血淋淋的事件摆在眼前,令人毛骨悚人,不免会产生一种恐惧。

可仔细想想,我们也不必战战兢兢,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目露凶光,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顽固不化。

 

教育是发展到了一个极为功利化的时代,成绩成为了考量学生及教者的唯一标准。师生在校的时间被无限制的拉长。一些课外活动被无端的取缔,代之以各类的文化课......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不到适时的发泄。

 

急功近利和政绩第一的教育理念,矛盾暗生和分数至上的师生关系,向来忽略却普遍匮乏的心理疏导,一直缺席却至关重要的生命教育,暴戾横行和道德沦丧的社会环境,乃至杀人之后逃脱刑罚的现行法律……

 

记得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写道“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肩负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一方面肩负着培育孩子良知,开发孩子心智的重任。我们要教给孩子“位卑未敢忘忧国”,也要教给孩子:没有国,哪有家,家国情怀应该是一个人最应该牢记的根本。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一个心智的成熟,是面对人生困境时心底的善念,是竭尽全力所维护的正义和和平。我们也殷切的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心怀慈悲,懂得感恩,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