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时间:
- 浏览:643次
- 来源:作文范文 网址:http://zuowen.haoshiwen.org
龙山镇中心学校 段小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关键字词,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教学重点】
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教学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一、营氛围,揭课题——引“真知”
1.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三国有无数的智者,其中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屈死却不知死因的不幸者,杨修就是这样的不幸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杨修之死》。
2、课前大家已预习过课文,对于杨修之死,你想说点儿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PPT):唉(哼,嗨),杨修你太——
3、的确,杨修聪明过人,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文中有一句话,是他对杨修的高度赞扬,请找出来——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幻灯展示)
4、这句话的意思是?朗读时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重音落在哪个词?(板书——真知,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该句)
二、读课文,知大意——明“真知”
1、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请默读全文,思考:(板书:真知)
(1) 解“活”字——“人皆不晓其意”
(2) 解梦中杀人——“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众人皆迷,惟修独知)
(3) 解一盒酥
(4) 解“鸡肋”口令
(5) 破解操试才干
(6) 破解操问军国大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设疑)
2、小结:杨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可谓聪明过人、料问如神,有诗为证(PPT):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难怪夏侯惇感叹——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三、析性格,探死因——疑“真知”
过渡:如此聪明过人的杨修屈死却不知何因,他真的聪明吗?(板书:真知?)
生再读课文,思考:
1、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杨修有何性格?(恃才放旷)什么意思?
(PPT)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字词,从别人所不经意处去读,通过字义与朗读,充分理解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骄傲自负、擅作主张、行事草率的性格)如:
(1 “便叫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各收拾行装,准备起程”中的“便”字
(2)“竟取匙与众人分食讫”中的“竟”字
(3)“修知其事,竟来告操”中的“径”字
(4)“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梦中耳”中的“指而叹”
2、正当杨修洋洋自得之时,死神却一步步向他走来。杨修的恃才放旷招来了曹操怎样的态度?请完成下表格。(PPT)
杨修的表现
曹操的态度
破解门内“活”
分食“盒”中酥
破梦中杀人真相
告发吴质事件
教植斩杀门吏
教曹植作答教
破解“鸡肋”口令
小结:杨修曾慨叹曹操的近侍是“梦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梦中人”。表面上杨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其实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原来性格不仅决定命运,还能决定生死啊。
3、有人说鸡肋事件只是一个借口,一条导火线,杨修之死曹操要负全部责任;也有人认为杨修之死是咎由自取。同学们,你怎么看?
生可畅所欲言,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曹操的性格特征
4、总结:恃才放旷的杨修碰到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断头台。关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请看:(PPT)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明李贽
-“太祖(曹操)既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绍)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陈寿《三国志》
-“祢衡之死,是因为他太不了解人;杨修之死,则因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们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究竟应如何相处。”—— 易中天《品人录》
四、做假设、谈启示——赞“真知”
1、假如你是才华横溢的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才能相安无事,真正体现“大智慧”?
2、杨修因才受赏,也因才而丧命。我们从杨修的遭遇中得到哪些做人的启示呢?
3、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仅能参透杨修和曹操,还能悟出这么多有益的处世哲学,真乃“真知”也!(板书:真知!)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让“才”与“智”同行,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或张扬个性、但不张狂行事,于个人、于国家,那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
五、结课堂、力推荐——崇“真知”
1.(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杨修死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扬起的尘土注视着繁华后的沧桑,落魄后的崛起。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希望大家能多读名著,用书来装扮自己,用书来充实智慧,用书来丰富人生,努力崇尚真知,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真知”人!(板书:真知......)
2.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或《后汉书》、《晋书》,比较文学作品里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的区别。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真知
真知?
真知!
真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