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我懂了

  • 时间:
  • 浏览:1674次
  • 来源:作文范文 网址:http://zuowen.haoshiwen.org


不论什么事情,什么人,都需要那一份了解与懂得。——题记

春之朝

春日来临,万物复苏,一切都有了新的开始,无数棵小草从土里探出头,含苞待放的儿在风中摇曳,溪岸与水面齐平。荡漾起阵阵波纹,新一轮朝阳初起。

可又有谁会懂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它们酝酿了整个冬日,一整个冰封的冬日,蓄了一整个冬日的力气,等待着春日的释放。

夏之炎

过了微暖的春日,很快就迎来了夏日的赤日,褪去春日的微凉,迎来了它们最茂盛的日子。在这时候,花儿们争奇斗艳,而绿草则作为了它们最好的伴舞背景。

可又有谁懂得,在它们争奇斗艳的时候,埋在土下的根有多努力,去用力地汲取着水分营养,让自己盛放得更灿烂,更饱满。

秋之萧

送走了营养丰盛的夏日,它们褪去了曾经的稚嫩,朝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收起曾经的欢愉,思考着该如何面对未来的考验。

可又有谁懂得,这个最令它们苦恼的事情——它们要枯了,花谢草枯,迎来一分萧瑟,给人们带来丰收。

 

冬之安

清晨的第一场雪飘落,打着旋地飘在它们头上,它们,又要沉睡了。可是在即将沉睡之前,它们要经历冰雪的洗礼,然后弯腰重新长眠……

可又有谁知道,它们经受冰雪洗礼时的痛苦。而下一次再出现在这个世界,又是一年春……

四季不断轮回,它们的力气也从来没断过,我经历了十多个春夏秋冬,只为懂得它们的规律,它们的美好与它们背后的故事……

时间慢慢地过,我慢慢地成长,也慢慢地懂得了一切。用,更多的时候又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而这就是思辨!

03如何培养思辨能力?

  先要梳理生活中(其实也是作文题目中)常见的一些具有辩证性的问题,将其归纳为几大“母题”。一者是要从内容上,引发对这些问题的全面认识与思考;二者也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行“思维体操”训练,认识两个辩证面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学会并强化自我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于当前各地高考及模拟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的内容虽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然而,涉及思辨性主题的却无外乎以下以立德树人为背景的几大母题:

  一、公德与私德;二、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三、东方与西方;四、物质与精神;五、情与理(法);六、道义与名利;七、自由与道德(法治);八、个体与家国(团队);九、制造与创造(数量与品牌);十、坚守与变革(传统与创新);十一、能力与德行;十二、内容与形式;十三、留存与舍弃;十四、忙与闲;十五、进与退。

  母题毕竟是空泛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

  我们先从这十五个母题中各选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来“解剖麻雀”——阅读鉴赏符合该主题的、写得比较精致深刻的美文,并学习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得出对于这些母题的思考角度与方法,作为我们今后对这一类作文分析及写作的技术支撑;之后再寻找同类作文题目,运用这些技法展开分析,牵引训练。

  举个例子。比如对于“传统与现代”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关注这样一个具体问题: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珠算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掀起一个关于珠算应不应该进课堂的讨论热潮。对此,我们就可以找寻一些相关的美文来借鉴学习:

  事实上,这些年随着各地“申遗热”的兴起,“非遗进课堂”正成为一种时髦的观点。书法昆曲、剪纸,统统都有人提议“进课堂”。一时间,课堂似乎成了个筐,什么“非遗”都能往里装。问题是,中国作为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如果每一样非遗都“走进课堂”,那学生们还不得忙死、累死?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在推广素质教育,不如说是在增加学生们的负担。

  比如珠算,作为一项实用技能,已经没有了登堂入室作为课程的必要性。而作为一种文化,它完全可以通过博物馆、文化馆等渠道加以普及,或者通过民间爱好者相互比赛等形式进行传承。这方面,“走群众路线”的围棋、象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如果什么东西都变成一堂课,甚至加以应试化,不仅无助于传承,相反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更加疏远这些“老古董”。如此,岂不适得其反?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

  这段分析先是从学生的承受能力方面说明珠算进课堂会增加学生负担,之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博物馆、文化馆等渠道加以普及,或者通过民间爱好者相互比赛等形式进行传承”,最后回到“传承”的思考上来,明确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论证,思维缜密,语言精当、真挚,很有借鉴的价值。

  当然,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我们不能仅仅学习这一点点论证方法,还要学到作者论证过程中的思辨的态度、辩证的方法;我们又不能狭隘地仅仅停留在这一个事件上,而是还要思考对同一类的文化现象,我们究竟应该作出怎样的抽象分析、辩证思考。比如通过对以上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思考体会,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问题。

  第一,尽量兼容并包。中华文明几千年生生不息,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然而,我们必须明确,中华文明也并非是一成不变地发展到今天的。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文化的传承并非固守沿袭,相反是有所损益的,这也许就是中华文化之树常青的原因,即在保证自我生命机体存活基础上的适度开放,只要对自身不构成伤害,只要合理,都能兼收并蓄。如此,有所坚守而又不断吸纳变通,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统一的思想文化体系。

  第二,考量兼顾情理。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历史与现代严重对立,这时候就需要从情理角度重新体认。中国人持有一种实用理性,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既考虑到合乎道理,还要考虑到合乎人情——这就是我们对待历史与现代对立的主要出发点。

  明确了这些,举一反三,我们自然就学会了对许多传统与现代问题的辩证思考了。比如:“有手机微信还用登门拜年吗?”“有百度等搜索工具还用买工具书吗?”“有电子邮件还用写信吗?”“在如今电灯早已普及的年代,我们依然要在生日时点燃蜡烛吗?”“有了电子爆竹能不能替代普通烟花?”……

  总之,这样做读思结合,旨在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引导大家运用思辨的方式,全面思考社会问题,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写作。

猜你喜欢

笔尖和键盘都在传承汉字文化

​段1近来,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疼的汉字听写测试火了。《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不仅将“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播出不久即引起了热烈反响。因为,它们不仅考验了参赛学

2020-06-13  分类:高三作文  浏览:810次

传承中国精神,我辈奋发图强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在这次活动中代表复兴中学发言。民族精神是什么?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信念,精神支柱。而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缺少富有民族精神的人们,他们才是

2020-05-16  分类:高一作文  浏览:1699次

致故宫博物馆院长的一封信——传承文化刻不容缓

对于近期故宫的宣传活动,提供官廷风格口红,装饰,饮品甜点,发售故官胶带、佛品,水籍贴等文化品,以及大型纪录片《紫禁城》或《上新了故努》都赢得了很高的关注。这样一种以创新方式传承

2020-05-04  分类:高一作文  浏览:3380次

美哉!中华文化

甲骨文是中国已经发现最早的文字,又称为“殷墟文字”“契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的“龙骨”上发现。甲骨文特别有意思,比如“

2020-05-03  分类:六年级  浏览:484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悠悠的往事,融入了千古岁月,凝入了古老的长城。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道万里长城的辉煌,从山海关的老龙头到大漠黄沙的嘉峪关,绵绵起伏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盘卧在高山之间。2015年夏

2020-04-11  分类:五年级  浏览:5431次

感恩中国情,百年久传承

(题目仿写光明日报时评)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中国医患之情自古未绝,悬壶济世,妙手仁心,为国家辟安路,为生民保信心。这自古未决的情感,在一壶壶重要酝酿,在一次

2020-04-05  分类:高三作文  浏览:552次

后人感恩传承前辈强

(题目:化用诗句“今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跨越百年的一组照片,让我们懂得医者仁心传承的重要。新冠疫情肆虐之际,无数前辈用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力挽狂澜,将中国从新冠肺炎的魔

2020-04-05  分类:高二作文  浏览:1177次

百年传承,知恩图报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履行着有恩必报的观念,从古至今,从未消失,并也必将持续下去。(引用开篇,点亮观点。)春节期间,由于疫情

2020-04-05  分类:高一作文  浏览:593次

文化的剩饭

花了半天的时间,沉浸在《名家读唐宋词》中,通过名家之眼力,我窥视到了很多我以前未曾读出的妙秘。昏头脑涨之际,还想着:今天读的哪一首词让我想说点什么呢?(有着这样纠结,就可见确实

2020-02-03  分类:初三作文  浏览:531次

印在脸上的文化

帷幕拉开,灯光亮起,人物登台,一出京剧就开始了。演员身穿华丽衣裳,姿态优美,举手投足都准确到位,配合整个舞台的布置、灯光、音乐以及旁白,带给观众一场充满中华色彩的文化盛宴。但是

2020-01-18  分类:五年级  浏览:6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