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村庄

  • 时间:
  • 浏览:570次
  • 来源:作文范文 网址:http://zuowen.haoshiwen.org


开启记忆的闸门,我的村庄就穿越而来。走进童年的街巷,风儿便把那些熟悉的声音吹来,北哨门、荷池,这些熟悉的地名,一声声如同村庄的乳名在耳边回响。村庄里的地名是祖祖辈辈自然形成的叫法。儿时,这些名字天天挂在嘴边,听起来亲切顺口,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时光荏苒,有些名字在渐渐消失,淡出人们的口舌,想来有些不舍,写下这篇文字权作对村庄过去的追忆吧。

家乡不是富裕大村,没有圩子墙,各家各户的院墙连成片也就与外界分割开来,街口盖个大门,村人称为哨门。太平街是南北大街,人们称北哨门、南哨门。哨门用青石垒砌,圆拱形,木质大门,有专门负责开关哨门的人。据母亲讲,每到夜晚把大门一关,整条街就不能进出了。关于哨门在我的脑海里只是这么个名称,不知什么年代拆除了,没有留下一点儿痕迹,只能按母亲说的知道它的大体位置。现在,只有岁数大的老人还习惯说这个名称。周末,母亲知道我回家,会提着我的乳名催促父亲迎我,说:去北哨门看看来了吗?现在年轻人的脑海里已没有了这个概念。

踏过北哨门,进入太平街。老家位于太平街中段。这条街为什么叫太平街?有个神奇的传说,传说有一年村里发了一把大火,由西向东几乎烧毁了整个村子。说来也奇,大火烧到太平街嘎然而止,整个村庄只有这一条街幸免于难,从那时起人们开始把这条街叫太平街了。在太平街南首有一观音堂,村人称为大庙,创建于大明正统年间,后因庙宇坍塌于乾隆五年重修,最后一次重修于清咸丰元年,至今也有一百六十余年了。现庙宇只剩大殿,通体用大块青石砌成,房顶青色小瓦,四角飞檐;前廊雕梁画栋,廊内两侧墙壁石刻画鸟语花香,造型逼真。房顶里侧呈拱形,墙面人物壁画栩栩如生。据母亲讲,大殿后是僧房,大殿前曾有钟鼓楼,很大的铁钟,撞击声能传遍全村。解放后,大殿被作为生产队的粮仓幸而保存至今。太平街幸免于大火是不是得益于观音菩萨显灵呢?村人都是这样想的。

大庙东侧有一口井,村人习惯称为南井。太平街一南一北有两口井,北井在北哨门外,南井在南哨门内,这样,既使哨门关了也不影响打水。水井较深,井口都安了辘轳,辘轳上是小指粗细的钢丝绳。南井井口上方建有井房,井房门口曾有一棵大槐树,印象当中槐树要两人才能合抱,树心空洞,枝叶繁茂。现在还能想起小时候打水的场面,人们用水桶排上号,相邻的俩人相互帮忙一快摇那沉重的辘轳,其他人在槐树下啦呱等待。夏季,人们上坡干活回来口渴难耐,看到有打水的,先搬过水桶喝个痛快。水井的水很甜,小时候,没有冰镇汽水和饮料,只有这甜甜的井水,日到中午,打上一担,每人喝上一瓢,很是解渴。儿时的伙伴家自制饮料,打来井水放上醋和糖精,清凉酸甜,甚是可口。后来,村里安装了自来水,水井渐渐废弃,但村里出豆腐的人家仍用北井里的水,说是出的豆腐格外好吃。近年,由于村民盖房,辘轳又年久失修,无人再用,两口井已被覆盖,渐渐被人淡忘了。

穿过南哨门,向西不远有个崖头,村人称为荷花池。听老人说,这里曾经有个荷花池,那时候雨水大,山水顺沟倾泻而下进入荷花池,流过韩家胡同汇入大湾直奔巴漏河。荷花池我没见过,只知道这个地方叫荷花池,小时候这里地势低洼,路面用石头砌成还能看出荷花池残留的痕迹,经过多年的人踩车压很光滑。听着老人的诉说,我能想象出昔日的景象,每到夏季定是荷花盛开,碧波荡漾,三三两两的鹅鸭在池水里游弋。

向东出来村口,眼前豁然开朗,远处南山起伏,大片的庄稼地连绵葱郁,一群孩童在场沿里玩耍,这里是南场。就是生产队的打粮场。夏秋两季这里是最繁忙的地方。收割前,生产队的社员套上驴,蒙上驴的眼睛,后面拉着个碌碡滚场,把场院压结实。几架驴拉套一起转圈很是壮观,这样的景致怕是再也看不到了。秋收时间较长,天气也凉爽,晚上,天上星光闪烁,场院里人欢马叫,大人孩子都集聚在场里扒玉米,熙熙攘攘一派秋收景象。南场不仅打粮用,生产队里还安装了篮球板,男劳力也不知哪来的力气,推了半天手推车,休息时还打上一场篮球赛,现在想来真是佩服他们的体力。农闲时,南场变成了广场,夏季是村民乘凉的好地方,更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男孩子在这里打尜、打球;女孩子跳坊、踢毽子;还有的学骑自行车,我就是在这里学会了骑自行车。最惬意的事情还是看电影,附近有一支部队,每年打靶时经常在南场放电影,很是过瘾。

南场东边紧邻巴漏河。河上有座石桥,名曰三星桥。通体用錾的方方正正的大青石砌成。桥有三个孔,桥洞成拱形,桥洞地面也是用整块的青石铺就,很平坦。小河南高北低,桥洞的北口依地势修了两级台阶,流水时三孔齐流,形成一条宽约三十米的瀑布;山洪大的时候,一出街口就能听到呼呼的流水声。大桥具体修建年份不详,父亲回忆说,大约是他八岁那年修的。父亲出生于一九三二年,那么大桥应修于一九四〇年左右,已有八十余年历史了。据说,桥西头有几块巨大的石碑,是关于修桥的功德碑记,来往行人累了能坐在碑座上休息,可惜已没有了踪迹。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这座桥是交通要道,河两岸村庄的人们来往都从这里过河,也是附近部队军车的必经之路,每年军队都要整修路面。打靶时,大人孩子都站在桥头看来往的坦克、拉着大炮的军车威武地通过。

夏季是大桥最风光的时候。桥洞里顺河风大,是个乘凉的好去处,生产队的社员干农活休息时都爱到桥洞里席地而坐乘凉。雨季,流水顺河而下,小孩子最爱来这里玩耍,聚集在桥下戏水,女人们一边洗衣服,一边看着孩子们打闹。乡村的夜晚是幽静的,桥上凉风习习,只有虫声蛙鸣,站在桥上倾听夏季的歌声,别有一番滋味。

站在大桥北望,不远有个地方形似大簸箕。这个簸箕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是季节河,夏季雨水丰沛期,河水会流上一段时间,由于河水的冲击,这个地方形成一个较大的落差出现瀑布,形状酷似一个巨大的簸箕。瀑布下有许多大的石头,像是簸出来的砂砾。簸箕里有很多怪石,形状各异,有的平整圆滑似巨卵、有的嶙峋突兀如怪兽,成为河中的一大景观。人民公社时代,我家的自留地在大簸箕附近的岸边,故而经常在那里玩耍,累了就躺在巨石上看蓝天白云。秋天,到了地瓜收获的季节,村人喜欢在河沿里晒地瓜干,河底全是石头,晒出来的地瓜干干净洁白。我家的地瓜干就是在大簸箕里晾晒,这个地方晒瓜干并不是最好的位置,坑坑洼洼,在这里晒是因为距离自家的自留地近些。到了晚上,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聚集到大桥两侧的河沿里,借着皎白的月色晾晒地瓜干,大人擦地瓜,孩子们把地瓜干摆在石头上。没有月光的时候,点着煤油提灯,整条河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光。想来很有意思,天上有银河,地下有巴漏河;银河上有鹊桥,巴漏河上有青石桥;天上人间,遥相呼应。

穿过石桥向南不远是老牛槽。这地方怪石嶙峋,水洼、暗洞遍布,每到夏季是青蛙的乐园,蛙声如潮,此起彼伏。也是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玩耍的地方,逮青蛙、戏水、捉迷藏。这里有一块巨石,上有很多小孔,老人们说,过去经常能听到老牛的叫声,有个孔用嘴吹会发出“哞哞”的牛叫声,老牛槽也因此得名。我和小伙伴们吹遍了所有的石孔也没能吹响,也从没听到这块石头发出牛的叫声。我想,老人们不会打诳语,河底顺河风大,怪石发出声响是有可能的,声音的消失想必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石孔堵塞的缘故吧。

村庄里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很怀念过去的时光,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过去街巷中的残垣、河底里的蛙鸣、场院里的嬉戏,只是,这一切都永不复返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