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风景
- 时间:
- 浏览:578次
- 来源:作文范文 网址:http://zuowen.haoshiwen.org
读书的风景
“读书”能成为风景吗?答案是肯定的。
有诗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相信,读书高的原因不只是读书人的地位高,更是因为,古往今来“读书”都是一种极为高雅的行为。
就如卞之琳的《断章》所写:“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当某人静坐捧书之时,书中的知识装点了他的灵魂,而他读书的高雅,变成风景装饰了别人的梦。
记忆犹深的是本书开篇插入的“遭空袭后,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一图。
当遭受灾难时,看见图书馆中废寝忘食的绅士们,仿佛在废墟中看见了生的希望,给人以抗争命运的底气。这时的“读书”,不能不说,它是最美的风景。
“读书的风景”又不仅仅指“读书”这个行为构成的风景,更是指那些“将书读到心中”的学者们,也是这世间靓丽的风景。
令人感动的是本书中提到的往年轶事。
“抗日战争中,在重庆长江边,有一天,国民党的元老陈铭枢请学者熊十力吃饭,熊十力面对浩浩长江大发感慨,陈铭枢背对长江,看着熊十力。
熊十力说:“干吗?这么好的风景你都不看?”
陈说:“你就是最好的风景。”
为何熊十力先生能成为“最好的风景”?自不是因为先生风流倜傥、貌比潘安。而是因为先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虚怀若谷”风骨气度,在陈铭枢眼中世间罕有。
这时的熊先生已经不是天地间一个实体的人,而是抽象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化身成了一幅“人文景观”。
大学中亦是如此,梅贻琦先生曾有著名的论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想当年西南联大,逃亡中讲学,窑洞土炕,东躲西藏,环境不可谓不差。何来如今清华园之热烈,未名湖之静美。
但当梅贻琦、蒋梦麟、胡适、冯友兰、华罗庚……这一位位大师,灰头土脸中或正襟危坐、或眉飞色舞传承文化时,谁又敢说这不是世间绝美之风景?
当你得知路边随口请求帮忙的大爷,他的名字叫季羡林;
当你得知邻桌陶醉美食的大爷,他的名字叫汪曾祺时。
燕园的风景可能承载你的激动?口中的醇酒可能掩饰你的惊叹?
自然之景,南北皆有,千篇一律。而“读书人之景”南北罕见,各有千秋。“物以稀为贵”,“读书人”确实也是珍贵的风景。
“读书的风景”自然不全然是别人眼中的美景,领略书中的天地风云、鸟语花香,才是读书最重要的风景。
我在书中看过拉萨的天空,闻过洛阳的牡丹,吃过南海的荔枝,摸过东北的寒风带着雪。
但最难忘,或者说在书中看到终觉不够啊,仍是想去看一看的,便只有南国小镇的烟雨了。
曾有一篇《湿湿的信念》,我已不记得名字,但它为我构画出一幅凤凰古城的中国画。
虽然文章用词已经极尽华丽,但我觉得那些还是写不出烟雨里古城中的小楼,河边的青石板,上翘的屋檐和酒旗下的乌蓬船的味道。因此,凤凰成立我第一个想去的地方。
后来又看过《行走在乌镇》,写得自然是乌镇的南国小镇。乌镇在文章中看来,比凤凰小了不少,但却因为小而别有风味。南国不该是以精巧而著称吗?那自然越小的东西却见风致了。
再后来,便开始接触到宋词了,花间派里处处有南国的影子。我最想感受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究竟是一种如何凄美的景致。
说起南方,当然是小桥流水人家,西子眉目如画。
可说起书中的西子,我以为还是该看看我国的武侠小说,侠客常常是腰悬一柄剑,手提一壶酒,泛舟西湖,天知道西湖到底盛下了多少离人泪,多少儿女情长。
我以为,读书的风景,便该是书中的风景。
书中风景千万,尘世风景千万。虽然书中道不尽,但多看看还是有好处的。
突然想到王衍的《醉妆词》:“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
要我说在书中寻风景就是这样,东看西看,只是为“寻花柳”;纵然看到不喜欢的风景,看完再骂几句又何妨?
读书的风景,便是寻书中的风景,书中的风景,足够你欣赏一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