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时间:
- 浏览:2278次
- 来源:作文范文 网址:http://zuowen.haoshiwen.org
“香港四大オ子”之一的蔡澜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杀青那天,剧组破例大肆庆祝。蔡澜忽然极想吃鱼,哪知道厨师一生住山上,不知鱼为何物。蔡澜摇摇头说,如此美味,不懂真可惜。厨师耸耸肩:“蔡先生,不知道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可惜?”蔡澜点头称是。然而,读罢这则故事,我却不想点头称是。我认为,唯有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寻求与外界和外物的交流与融合,才能邂适更加绚烂的自我。
唐伯虎刚开始学习画画便展现出惊人的天斌,尤其是在山水画方面,因此自得于一己之长。传说有一个炎热的夏日,唐伯虎造访老师沈周,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直到他把手按到墙上,唐伯虎才发现这扇窗竟然是老师的画作。深感惭愧之余,他意识到自我的浅薄和狭隘,于是开始奋发练习各种题材的画作,终成一代大家。
试想,如果唐伯虎不接受老师的启发,执拗地待在山水画的一隅里,他能达刭登峰造极的境界吗?再试想,如果唐伯虎仅仅局限在绘画的领域里,他还会成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江南四大オ子”之一吗?
由是观之,唯有走出自己的熟悉区,才能将荒野中的种子带回,开出多重芬芳。然而,走出熟悉区,必然伴随着艰辛努力、落差感、迷茫感。所以,总有人将自己安置在“思想的井”中,将不理解的、不喜欢的人与事贬低,贪图安逸、滋生惰性,陷人浅薄又短暂的快乐之中。
反观现实,这样的狭隘者和封闭者在生活中却比比皆是。究其本源,一因自大,二因自卑。自大者,以为外界固不如我,所以何必了解、学习和接纳,所以固执地活成“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的姿态,不屑“拿来”,不但面目可憎,而且还容易在长期门造车中导致落后挨打;而自卑者则因害怕和畏惧而抗拒与外界的交流,自觉矮人一等,不敢“送去”,长此封闭,更没有进步的空间可言。
当然,我所谓的交流、接纳和融合也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要向外探求。当今社会憧憬着“诗与远方”,认为生活就应该四处闯荡,探索未知,但是世界是无穷无尽的,有时候向内探求,与另一个自我对话与融合,也不失为一种求得自我升华的路径,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出生地,只能从事有限的职业,也许一辈子只能干一行。但是幸运的是,世界是广大的,事物和人都是多元的,连人们自身也会产生变化。我们要学会敞开自我,接纳外界,融合外物,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方能创造春林初盛,春水初生,桃花十里的天堂。
【点评】
文章以精妙由头引入,提出中心论点。进而通过对唐伯虎的例子进行多层次剖析,证明了观点。但文章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从社会现象出发,从表层和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而后在向外探求的基础上提出向内融合、自我升华的路径,深化了论证。文末回扣题目,照应开头,强化论点。应该说文章论证思路非常清晰,步步为营,显示出了严谨的逻辑思维。
猜你喜欢